返回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(一百一十三)马不停蹄[1/2页]

记住本站地址:【生生世世小说】https://www.3344xsla.cc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发完电报,老狐狸又去看了下正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“海容”“海琛”“海筹”三艘新式穹甲巡洋舰,然后优哉游哉地又接着开始他的访问活动,离开了柏林,经荷兰,b利时到达法国。在荷兰期间受到了荷兰nV王的盛宴款待,看到荷兰人给他安排的歌舞表演,他用“珠喉玉貌,并世无l”来形容美丽的荷兰nV演员,并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孙纲,让孙纲想起了那位给他一夜漏*点的俄罗斯美少nV,不由得一脸的苦笑。

    在b利时,老头子晋见了b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,参观了b利时的兵工厂,并观看了b利时军队的军事演习,小小的b利时也拥有如此JiNg锐的军队,让老头子十分吃惊,更坚定了他要给中国弄出一支全新军队的信念。

    到了法国,孙纲又接到了从国内发来的电报,一封是总理衙门转来的光绪皇帝慰问李鸿章的谕旨,“该大学士周历各邦,辛劳可念。”又强调了一下关于“照镑加税”的事,“其加税一事,著于所到之国,随宜商酌”。再一封就是北洋军情处转来的,说日本以提请国际调查团乘舰赴出事海域调查,光绪皇帝为了给日本人施加压力,命令林国祥率南洋舰队为北洋舰队应援,应琉球国王尚泰(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,把他抓到东京去了,甲午战后琉球复国,又给放回来了)之邀,驻泊于琉球,准备随时封锁日本沿海。俄国太平洋舰队目前全部在日本佐世保军港,美国巡洋舰“巴尔的摩”号在长崎,没有英舰在日本。

    知道还没有打起来,孙纲不由得松了一口气,朝廷在这方面的处理还算得当,尤其是在琉球驻兵一项,因为怕引起英国的猜忌,虽然琉球人一再要求,始终没能成行,这一次日本人等于给了中国一个出兵的口实,倒也很不错,只是南洋舰队的实力目前确实不敢恭维,除了林国祥带过去的“靖远”舰和两艘刚刚交货的潜艇,剩下的都是些老旧的无防护巡洋舰(北洋舰队的官兵笑这些无防护巡洋舰是“玻璃船”)和l道尔式Pa0艇,真要打起来还真不好说是什么结果。

    李鸿章和孙纲一行人于7月14日到达巴黎,正好赶上了法国国庆,李鸿章应邀参观了法国国庆的阅兵活动,并去Ai丽舍g0ng会见了法国总统富尔,对法国政府给中国造船业的巨大帮助表示感谢,他随后受邀又参观了法国的报社,博物馆,学校和各类厂矿企业,让他的内心很受触动,感叹“变法者兴,因循者殆”,孙纲从他的叹息里能感觉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深无力感,作为拓路者,他现在走的,是一条前无古人,极为艰险的路,可国内的守旧势力,带给了他太多太多的阻力,而深受中国封建“忠君”思想束缚的他,是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一切的。

    望着那身材高大却日渐老迈的身影(李鸿章的身高按现代的标准有一米八了,和他一般高),孙纲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。

    这位老人做不到的,将由他来完成!

    李鸿章所受的思想局限,对他这个后来人来说,根本没有什么概念,他现在差的,就是时机和行动了。

    一旦时机来临,他这只小小蝴蝶,一定要掀起滔天巨浪,让这巨浪,彻底荡涤中华大地的腐朽糟粕,让中华民族,重新以崭新的面貌,屹立在世界东方!

    在法国的日子里,他和李鸿章一直再为提高关税的事和法国政府磋商,法国也和德国一样,对于中国给予的广州湾“暂住权”并不满足,法国外交部长汉诺多提出由法国公司承包修建芦汉铁路,聘用法国工程师作为同意“照镑加税”的条件,李鸿章最后在铁路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,让法国政府最终同意了中国允许提高关税的要求。

    由于中国和法国目前属于“秘密结盟”的“蜜月期”,法国政府款待甚厚,临行还赠送了好多礼物,而孙纲则主要留意在了法国的造船行业上,并向法国官员索要了一些新式装甲巡洋舰的假想图纸和数据,准备带回去和中国技师们一起研究,按他的设想,中国的造船行业虽然师从法国,但也应当走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。

    在法国的访问结束后,8月2日,李鸿章和孙纲一行乘座法国政府派出的专轮,横渡英吉利海峡,开始了对英国的访问。

    对于号称“日不落”帝国的大英帝国,孙纲的心情一直是很复杂的。

    是英国,最早用坚船利Pa0,轰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(如果不是乾隆和马格尔尼那个著名的“聋子的对话”,兴许就不用这么麻烦了。鸦片战争时,英国nV王说,我们要给中国人上“自由贸易”的课),打开了中国的国门,中国人民近代多灾多难的历史,就从那一天开始。

    但是,不可否认的是,中国和西方近代文明的“第一次亲密接触”,也是从那天,一步步开始的。

    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,既有屈辱和痛苦,也有工业文明的曙光。

    毕竟,就拿中国海军来说,无论兵制,还是战法,都是师从英国海军的,中国海军从英国老师那里,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但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,老师的担忧也一点点的加剧。

    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,那堆积如山的鸦片和圆明园冲天的烈焰。

    对英国人来说,自己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对手这件事,是很残酷的。

(一百一十三)马不停蹄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