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晚唐浮生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十九章 风向[1/2页]

记住本站地址:【生生世世小说】https://www.3344xsla.cc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淮军俘虏抵达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。

    洛阳多闲人,达官贵人、落败将帅、富户豪族在此扎堆。他们身家丰厚,不必终日劳作,因此在有热闹可看的时候,并不介意去围观一下。

    淮军俘虏总数近一万五千,首批押回来了六千,共分成三拨。

    第一拨在上东门外挖沟池。沟是排水暗沟,池是沉淀生活废水,经过多个池子沉淀之后,再通过闸门流入洛水。

    夏王非常重视这些「看不见」但却「非常重要」的项目,故这里分配了三千降兵,连同来自同州朝城、华州郑县的万余百姓,奋力开挖,忙得满头大汗。

    第二拨人分配到了小上阳宫。他们主要负责运输,即把建筑材料通过跨水虹桥,或用小船运至西岸,修建宫殿。

    小上阳宫也被称为西上阳宫,面积其实不算大。前阵子封渭请改西上阳宫为永寿、椒房二殿,甚合邵树德心意,便改了一当然,还在圣人那边走了一通流程,圣人没有反对的机会。

    最后一拨约千人,被派到了麟趾院,开挖沟渠,平整道路。

    麟趾院组团含麟趾殿、甘露殿、仙居殿三大主要建筑,另有双曜亭、神和亭、洞玄堂之类的附属建筑,这会进度很快,今年肯定能够封什么。大唐国祚延续二百多年,武人可能不把天子当一回事,但读过书的士人、官员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忠心的。邵树德不是忠臣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再让他扫平各路诸侯,那么牵制他的人都没了,会是好事吗?但时局如此,夫复何言?他们也不想因为心怀怨念、口出怨言而丢官去职,因此只能当没看见了。

    还有一批是非常纯粹的技术官僚。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中立,甚至隐隐倾向于邵树德。在他们看来,夏王十分重视工部的诸般事务,在洛阳民生上面下了大力气,提前了很多建设性的东西,并以个人意志强力推进。就他们的立场而言,似乎不是坏事情,因为工部的地位大大提高了。

    上至官员公卿,下至平民百姓,各人有各人的立场,只能说社会是复杂的,不可能出现想象中一边倒支持或一边倒反对的情况。

    ******

    猪肾又被端了上来,店里的生意愈发红火了,不光老头们光顾,年轻士子也大量聚集于此一一不是年轻人也要补肾,实在是洛阳的餐饮业发展还没跟上城市的扩张,供应有些不足。

    不过今天的焦点仍然是老年人。

    今年科考因为种种因素,被安排在了六月初一,且地点从长安改到了洛阳。事起仓促,变化繁多,再加上夏王非常关注,严厉打击科场腐败,故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今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「五老榜」,即曹松、王希羽、刘象、柯崇、郑希颜五人同榜及第,考中进士,因五人都已年逾六旬,故称五老榜。

    五老中最大的曹松,更是七旬年纪了,让人瞠目结舌,不知道这种选才有何用,曹松还能为天子效力几年?

    曹松如今就坐于店内,心情还是很不错的。

    他是舒州人,一生颠沛流离,辗转各处。不过能力有限,除了诗书文章之外,似乎没其他本事了。因此入幕各处,也只是下级文吏,勉强糊口罢了。

    为生计奔波的同时,他也在不断考学。到

    了今年,第一次在洛阳参加科考,本来没抱什么希望,可不知是不是换了地方的原

    故,他居然考中了——当然,夏王一力扩大录取人数,或许也是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曹松考中之后,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,正九品上,在秘书监卢嗣业手下为官。过了今日,他就要动身前往长安,抄录三大内库藏书籍。

    活很累,但七十岁的曹松对未来充满希望。他已经收拾好了行李,准备西行,开始他的官场职业生涯。

    「曹梦徵倒是好雅兴。」五老之一的王希羽大踏步走了进来,笑道。

    王希羽是秘书正字,正九品下,同样要去长安。

    今年考中的进士,去翰林院的很少,多半去了秘书省,真是奇哉怪也。

    没考中的人,据说也被秘书省收了不少。按制,秘书省应有典书八人、亭长六人、掌固八人、笔匠六人、熟纸匠十人、装潢匠十人、楷书手八十人,以前多有缺额,这次一并补齐了。

    王希羽是聪明人,他隐隐觉得,这次这么容易考中进士,是不是有原因啊?难道朝廷需要大量抄书匠?

    西京三大内库藏书籍,包罗万象,经典、河图、书范、地理、律本、兵书、杂传等等,太多了,这要抄到几时?

    不过,终究是个好。立点苦劳之后,说不定还能往上走一走一一五老的志向,岂是外人可以小觑的。

第三十九章 风向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